关于保安业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思考
平安建设是一个中国化的术语。关于什么是平安建设,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所谓平安建设,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努力下,通过民众广泛参加,由社会力量推动、设置和创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使这种社会环境得以保持,形成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状态追求。简言之,平安就是一种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社会运行状态。从这一基本含义入手,构成平安建设涵义的特征性指标,至少应包括稳定、秩序、理性、和谐四项。实务界的看法以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代表,平安建设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平安建设视野下对保安业角色定位的思考,有利于保安业利用良好机遇不断发展。平安建设是新时期政法综治工作一个新的载体,是蕴涵着新内容的社会实践。
平安建设目标的实现与保安业的角色定位
正如上文提到的,平安建设目标的实现至少包含稳定、秩序、理性、和谐四项指标,安全是实现的基石。马克思曾经说过:“安全是市民社会的较高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整个社会的存在都只为了保证它的每个成员人身、权利和财产不受侵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求富裕、求平安的愿望十分迫切,对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参加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热情才能高涨,生产和创造能力才能增强,平安中国才能较终实现。
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概念。维护社会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政府只能对普遍意义上的公共安全负责,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在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凸显加深了人们对于安全的渴望,使安全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往往进入了人口与自然、资源与环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理失衡等不稳定因素凸显,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一些矛盾和冲突问题,具体表现在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组织化、职业化的日益明显,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公众的安全需求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安全需求主体规模大,企业家、文体明星、企业高管等社会富人阶层和社会中产阶级对安全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安全需求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从追求生命财产的安全发展到追求信息、婚姻、就业、隐私、信誉等多方面安全。保安业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由于其服务专业化,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其满足公众安全需求的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共同配合,不仅有利于健全和织密安全防范网络,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这是科学、合理的普遍路径选择。
平安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保安业的角色定位
治理理论认为,无论哪方主体都不拥有充足的能力和资源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各种治理主体需要充分依靠各自的优势和资源,较终建立公共事务的管理联合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加陕社会的自我发育,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扩大社会自我管理的范围”。在当今时代,能达到低成本高收益、使公共利益较大化的管理,应该是多元管理主体合作联动的管理,应该是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模式。这种以多元管理主体合作联动为特色的社会善治,应该是当今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较佳选择或较优选择。平安建设过程也不例外。平安建设的参加者和行动者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社会治安问题。“一个宏观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政府部门全部工作的总和,而不是某几个部门的某几项工作;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全社会的安全需求,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证公共安全,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方式来推进”。安全需求总量增加、安全需求个性化明显与警力不足、政府预算紧张、服务效能低下的矛盾毋庸赘述,“社会治安服务可以通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社区自治等多种角色的重置,优化它们的功能互补,设计构建一个多中心复合型的新秩序”。政府应该致力于提供社会治安服务中那些无竞争性无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非政府力量不愿或难以供给的公用品;保安业以市场的方式补充政府安全产品提供的不足,并且借助保安企业问的竞争性和活力来改善安全产品服务质量。保安业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重要社会力量,无论是保安业所涉及的业务领域,还是其在社会安全防范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都说明其在平安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元化警务结构的确立与保安业的角色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第二条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条规定:“为了规范保安服务活动,加强对从事保安服务的单位和保安员的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制定本条例。”两个法律条文中所指的“维护社会治安”实际上暗含了警务结构的重建问题,传统的一元化警务结构已被打破。
美国学者莱斯·约翰斯顿在谈到当代警务的发展趋势时指出:公共警务和私人警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具有“不可分性”o警务工作越来越多地由公共的、私人的以及公私兼有的复杂多样的“网络”承担。警务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它包括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安全,分别由公共警察和保安人员进行维护,形成了公共警务与私人警务的并存结构,原来的公共警察与现代保安人员(有人称“私人警察”)是警务结构中的两个元素,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现在,警务活动是属于每个人的事务一以积很主动的创造性精神、负有责任感的态度和监督需要”,“私人警务、社区警务、市民警务的发展,终结了由公共警务部门垄断警务活动的时代”。传统的一元化警务结构为多元化警务结构所替代,不仅扩展了“警务”的内涵与外延,而且确立了警察与保安业合作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共同目标,警察与保安业的关系应该是积很的合作/协作关系。
未来,社会治安的维护离不开警察与保安这两支主要力量的共同努力。当然,两支力量在职责、任务和工作内容等方面会各有侧重。《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应履行的十四项职责,警察的主要职责和基本能力是依法对社会进行总体的治安控制即维护公共安全、提供紧急救助、预防和打击犯罪。警方因经济、技术能力的限制而无法满足的社会成员不断发展且丰富多样、日趋个性化的安全服务需求,就由保安业提供。《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了保安服务范围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安服务公司通过合同向客户提供的门卫、巡逻、守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等服务;二是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从事本单位的门卫、巡逻、守护等安全防范工作;三是物业服务企业招用人员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开展的门卫、巡逻、秩序维护等服务。其实,在西方国家,保安职能早已覆盖了房产看护、顾客关护、预防犯罪和反社会行为、执行规章、对紧急事件和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收集与共享情报信息等各个领域。我国保安服务的范围必将越来越宽,今后在不偏离保障社会安全主航道的前提下,保安服务公司可经营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之外的与保安服务相关的安全服务项目,如积很开发安全顾问咨询、保险、安全咨询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物业、家政等新型保安服务。目前,随身护卫、贵重财物押运,以及家庭安全守护、家庭安全技术防范等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个人保安服务将开始纷纷登场。它们不仅将成为我国保安服务业的另一个主“战场”并成为该行业迅速走强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而且还将对广大百姓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和生活质量等产生巨大影响。
多元化警务结构的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在警察与保安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协调与合作关系方面,警察正在将占用警力较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业务向保安业倾斜或者完全交予保安业负责。在得到公安机关授权时,保安服务公司也可以依法从事公共安全领域的维护。保安业也完全可以在“对现行犯罪的反应”、“调查犯罪”、“情报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和“并肩工作”五方面与警察展开充分的合作。当然,建立公安机关与保安业的合作/协作关系,并不意味着保安业可以脱离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在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的社会网络中,警察仍起到主导作用。而且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保安员在履行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查验证件、安全检查、监控报警、制止违法犯罪、武装守护押运、设立临时隔离区等措施,这些措施受到严格的约束、控制和监督。笔者想在这里强调一点,保安服务的有偿性充分体现了其经济效益,但笔者认为,保安业不仅应注重经济效益,更应注重其维护治安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保安服务公司不仅担负着普通的巡逻、守护等任务,还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气、热、金融、通信、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安全守卫,要人保卫,城市银行的金融押运,重要大型活动的安保等任务,保安业始终处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线,其社会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保安业应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结语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平安建设是中国特定发展时期对社会状况不断优化的客观要求,是对我国实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目标的保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渴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安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具有广泛社会需求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是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安业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与公安机关共同承担起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平安建设为中国保安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 相关阅读:
- 严格管理,严明纪律,铸就高校保安品牌——记广州保安公司驻中山大学保安大队2016年3月28日
- 保安服务公司互助金的操作情况调查2015年9月7日
- 创新、和谐与诚信与企业发展同行2014年12月15日
- 保安公司如何做好拴心留人工作2014年7月25日
- 来自中南地区保安公司人防保安服务费的调查报告2014年6月10日
- 男子趁黑持刀抢劫保安伏击将其擒获2014年5月31日